橘子皮也能造纸?广东支教大学生“花式整活”,新疆娃乐开花
当中国古法造纸技艺融入支教课堂,会擦出什么火花?广东近日,广州美术学院(以下简称“广美”)援疆支教队的大学大学生,在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第二幼儿园开展“橘香纸艺 书香润泽”手工造纸体验课。生新

广美支教大学生引导孩子们用橘子皮造纸。
这堂课巧妙融合了传统非遗技艺与现代环保理念。造纸支教大学生们引导孩子们,广东将废弃的大学橘子皮与再生纸浆结合,亲手体验打浆、生新抄纸、乐开晾晒等古法造纸的花式整活核心工序。最终,一张张散发着淡淡橘香、拥有独特天然纹理的再生环保纸在孩子们手中诞生。
孩子们沉浸在“传统手作”的海洋里,不亦乐乎。“我好喜欢今天的活动呀!一开始看动画片,知道原来橘子皮还能用来造纸。后来老师带着我们一起做,太有趣了。希望以后还能有这样好玩的活动。”幼儿园的小朋友夏赫拉兴奋地说。

孩子们收获了快乐的课堂体验,大学生们也积累了教学经验。课程主讲人、广美支教队成员唐为为表示,这次体验课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,也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非遗技艺与环保理念,这类活动是连接传统文化与孩子心灵的桥梁,未来将发挥专业特长,用丰富多彩的课堂,为孩子们打开探索传统文化的大门。

广美支教大学生和孩子们一同开展户外拓展活动。
美育的种子,在边疆课堂生根发芽。2025年2月进疆以来,支教队成员立足艺术专业特色,将美育理念与边疆幼儿教育实际深度结合,开发出“传统文化+生态美育”特色课程体系。以环保教育为切入点,进行美育拓展活动——将环保袋变成画布,用丙烯颜料绘出沙漠胡杨、雪山草原,让幼儿在创作中感受自然之美与循环利用的智慧。
此外,支教队队员还践行“自然即课堂”,依托伽师“新梅之乡”的产业禀赋,将美育实践课堂延伸至广阔天地。支教队成员带领大班幼儿走进地头田间,开展独特的户外采风活动。孩子们在田野中观察西梅花的形态,用蜡笔速写果树枝桠,将落叶与花瓣制成植物标本画,用稚拙的笔触记录家乡丰收景象,美育与乡土教育在此刻浑然一体。
采写:南方农村报记者 袁瀚
通讯员:张哲霓
(责任编辑:热点)
-
华夏幸福为浙江湖州导入160亿8.5代超薄玻璃基板深加工项目,企业新闻
在以“公开东大门、创业新高地”为主题的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融入长三角重大项目签约仪式上,南浔区人民相关部门、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华夏幸福)与深圳市合丰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合丰泰)共
...[详细]
-
河南3个项目入选首批特色小镇 将一次性获得经费资助发布时间:2017-08-14 14:11 来源:豫都网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[摘要]A信阳市鸡公山管理区户外运动休闲小镇B郑州市新郑龙西体育小镇C驻马
...[详细]
-
厦门警方推出贷款诈骗“流程”图海峡网讯 (厦门网记者 沈伟彬 通讯员 洪恒亮) 年终岁末,贷款类诈骗案件多发,仅十一月份以来,厦门市反诈骗中心共接报贷款诈骗警情201起,占总警
...[详细]
-
2月11日,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官网消息,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正在对“娃哈哈”商标进行转让,目前“申请收文”环节已结束,申请日期为2025年1月21日,而商标的受让主体未显示。对此,2月12日午间
...[详细]
-
为切实加强肉制品安全监管,进一步提升全市食品生产质量安全水平,近日,市市场监管局印发了《榆林市肉制品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1—2023年)》。方案要求,各县市区要严格落实食品安全法
...[详细]
-
海峡网12月11日讯 (海峡导报记者 林彬彬 见习记者 叶晓菲 文/图)饿了么、美团、口碑、大众点评……近年来各种外卖平台兴起。大学生是点外卖的高频人员,而厦门已是一个高校
...[详细]
-
8个月女孩意外失踪 39年后寻回亲生父母 编辑:汤晓雪 来源:羊城晚
...[详细]
-
争相抢食展翅翱翔大快朵颐海峡网讯 厦门日报 文/记者 陆晓凤 图/网友“空气”摄于筼筜湖)最近接连几日,园博苑上空都飞来数十编队的黑色鸟群,它们呈人字形或一字形队列,声势浩大。
...[详细]
-
玻璃有多种类型,在各个行业都发挥出了举足轻重的作用。我们日常接触的除了用来制作门窗的中空玻璃、夹层玻璃以外,还有许多用于制作艺术装饰品的种类,例如热熔玻璃、压花玻璃等。这些玻璃制品各具特色,能
...[详细]
-
陸股、港股重挫,仍有10檔基金逆勢賺錢 專家建議怎麼挑?|天下雜誌
【理財五角課】貢獻中國經濟成長五成的網路經濟,自去年螞蟻金服終止上市後,一波又一波,從金融、外送、計程車到教育、遊戲,面臨不同法源的全面加強監管,陸股應聲重挫。整頓已經到尾聲嗎?買大中華基金的投資人該
...[详细]

依法治理让老年代步车不再“任性”
25日NBA:杰克船长示好三队 绿军否认接洽君子雷
《巫师4》在路上 CDPR誓不重蹈《赛博朋克2077》的覆辙
汽车“减速玻璃”忽悠了我们几十年,到底是什么原理?,行业资讯
着力打通“最后一公里” 泉州推进公共文化资源开放共享
